9月的楼市新政股票配资网址,一个接着一个。
深圳放松限购、上海调整房地产税、广州表示房企自持住房可入市销售、东莞针对新房市场发放最高不超3万的购房补贴……
这些鼓励政策对稳楼市有用吗?
答案是:有用,但效果持续的时间短,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。
现在楼市真正的难题是:很多人收入不稳、对未来预期不高,宁愿提前还贷,也不想用于消费。
那么,怎样才能真正稳楼市,从根本上改善经济预期、提高居民收入?
最近,国家层面提出的“要素市场化改革”,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的一场大试验。这个政策,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。
9月11日,国务院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,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。
什么是“要素市场化改革”?
简单来说,就是选出10个地区,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、苏南重点城市、杭甬温、粤港湾大湾区内地九市等,用两年时间做试点,探索怎样让“生产要素”流动更自由、配置更高效。
这10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加起来,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。相当于把中国最核心的经济引擎全部纳入一个超级改革试验场。
所谓“生产要素”,主要包括:土地、人才、资金、技术、数据等等。
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。
人才方面:
深圳一家公司从外地挖来高端人才,但人才的孩子转学难、家人落户难。这是一种要素流动壁垒。如果这些问题能打通,人才就更愿意来。
资金方面:
很多科技初创公司只有专利、没有厂房设备,银行不敢贷款。如果政府能担保或推动知识产权抵押,它们就能活下来、长大。
所以说,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:打破壁垒,让资源流向最能发挥价值的地方。
粤港湾大湾区内地九市入选试点,是重大机遇。未来两年,将重点破解科技资源分散的难题。
目前,深圳的企业研发中心、广州的高校实验室、东莞的制造产业链等优质资源仍相对孤立,未能充分协同。
现在大湾区要做的,就是打通这些壁垒,让资源流动起来。
你可能会说:要素市场化改革跟房价有什么关系?
人能来、钱能来、经济能起来,房价才能稳得住。
只要深圳每年能吸引大量有资金、有技术、有孩子的家庭流入,只要企业愿意来、能融资、能发展,人们的收入预期就会改善,买房信心就会回来。
到时候,二手房置换链条能转起来,以推动市场真正健康回暖。
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——
10个试点地区,就像10个选手同台竞技。
谁改革做得好,谁吸引资源多,谁经济增长快,国家后续还会给更多政策支持。
反过来,如果给了机会却做不起来,未来的政策资源和财政权限,也可能随之收缩。
所以这一步,对粤港湾大湾区、对深圳来说,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
以前我们常说,房价背后是土地财政、是人口红利、是金融杠杆。
但未来,当地楼市价值的支撑,会更多转向——
城市有没有高端产业、能不能留住人才、是否具备真正的创新和环境竞争力。
要素市场化改革,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关键一步。
它或许不会让房价一夜暴涨,但它能帮助我们走向一个更健康、更可持续的市场。
经历过2008年地产波动的人都知道,市场总有周期。但那一次,参与投资的人少,政策一出,市场快速回暖。这次不同,涉及面很广,调整需要时间。
唯一不变的是:
在信用货币体系下,通过温和通胀化解债务是不二法门。
现在消费者还有通缩预期,需要耐心。但看看黄金走势,看看大宗商品价格,全球通胀周期可能会迟到,但不会缺席。
穷人为赚钱焦虑,富人为守财与传承焦虑。
财富管理,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。
这两年我们接触到的读者中,很多家庭手握2-3套甚至更多房产,但资产结构却并不健康,房子数量虽多,质量却堪忧。
随着深圳这一轮价格回调,优质房产逐渐跌出性价比,而劣质资产却越来越难出手。
于是,越来越多人开始行动:
用差房子换好房子,用数量换质量,趁市场仍处于底部震荡期,完成向上置换。
事实上,这一轮政策宽松期,正是多房家庭重新布局核心资产的黄金窗口。
能否把握住,或将直接影响未来5-10年的资产格局。
毕竟,
资产不在多,而在精。
垃圾资产越多,包袱越重。
以前的楼市百花齐放,全国各地跨城买房,可以实现资产最大化;而如今,只有集中火力优化资产,才能在未来吃到城市和板块发展的红利。
买房和换房作为普通人的超大额支出,同时又是极其低频的行为,绝大部分人都缺乏经验。而缺乏经验却要做如此重大的抉择,做对了当然皆大欢喜,做错了很可能会悔恨终身。
买房前来找我做一次付费咨询,可以帮你避开所有免费的坑。
如果你感觉无从下手,对买房感到迷茫,欢迎你私信我预约咨询,让我们为你的家庭资产保驾护航。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